说起宋朝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他在位期间大有建树,对外方面开疆扩土,对内则是励精图治,重用了一批有识之士,从而开创了大宋王朝。而自此之后,宋朝便始终延续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这一传统。
在宋朝期间,武将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却始终难以得到皇帝的亲信,与之相反的则是文官即使直言上书,触犯了皇帝,也仍然可以得到皇帝的信任。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文官,他不仅官至宰相,还被皇帝委以重任,可谓是荣耀无比。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地区的人。他年少时,家中有一位客人见到了他,说:“这孩子看起来气质不凡,如果能够让他学习经书,以后一定是宰相大将的料。”
自此柴禹锡便专注于学问,宋太宗赵光义担任晋王期间,柴禹锡由于善于应对,从而得以任职。太平兴国初年,他被授予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他又改任为翰林副使,迁升如京使后,他仍然掌管翰林司。
在他夜晚值班时,赵光义因为柴禹锡曾经是自己王府的旧官,所以曾多次外召他询问政事。后来,柴禹锡迁任宣徽北院使,皇上还特意赐给他宝积坊的宅第。之后柴禹锡又揭发了秦王廷美的阴谋,被提拔为枢密副使。第二年,他又升任转南院使。
雍熙中年,皇上曾经问宰相宋琪和柴禹锡:“王延范是个怎样的人?”由于延范和宋琪的妻子是远亲,所以他竭力称赞王延范,柴禹锡也随声附和。皇上知道他们之前一定串通好了,因此十分不悦。
后来,柴禹锡以骁卫大将军的身份出任沧州知州。他在任期间为政勤奋,大有作为,百姓来到滨州把情况上报。于是,他又改任涪州观察使,不久他又做了潞州的知州,当他要离开时,州里的百姓乞求让他再留三年,皇上听说后,也下诏嘉奖他,并提拔他为永兴军府,再度召他为宣徽北院使、掌管枢密院事务。
要知道枢密院在宋代是负责掌管天下的军权,而这一权力一直都是宰相的,所以说此时的柴禹锡算是做到了宰相。
之后皇上特意召见他,对他说:“从宣徽院免职的人不过担任防御使罢了,如今我把节度使的重任交给你,又把这块重要的地方交给你,可谓特别优待你了。”禹锡听完以后流涕哽咽不能止。咸平中年,契丹军队来到城下侵犯,由于禹锡提前做好了防御,因此贼寇进攻受阻,不久就离开了。
景德初年,柴禹锡的儿子宗庆被选为驸马,皇上召他回到府上,让公主到柴禹锡的府上拜见,行公婆之礼,但他坚决不接受。没过多久,柴禹锡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朝廷又追赠他为太尉。
纵观柴禹锡的一生,可谓是步步高升,深得皇上信任,要知道节度使是掌管一方的大官,手中握有重要的兵权,而皇上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柴禹锡,可见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此外,柴禹锡的儿子还迎娶了公主,又让他再次得到殊荣。
总的来说,柴家那位客人的预言还是很准的,柴禹锡最终不仅有了宰相的权力,还被皇上委以重任,深得宠信。虽然柴禹锡这一生看起来没有什么波澜,但是他为朝廷做出的贡献也不容小觑。尤其是他担任州官期间,大有作为,深得民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柴禹锡能够步步高升的原因吧。
本文来自: 虞荣杰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8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