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艺术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清明上河图以及千里江山图,而富春山居图虽然也在其中,但知名度却比较低,关于此物,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的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乃是纸本水墨画。黄公望这个人比较惨,年轻时虽然做了点小官,但也没什么大权力,后来四十多岁了,已是中年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他心灰意冷,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痛恨无比,但却无能为力。在出狱后,黄公望没有再次入朝为官,而是开始游荡世间。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公望了解了全真教,他为之所动,学习了不少全真教的思想,常年就待在山野之中,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丝毫不觉得疲惫,俨然已有隐世高人风范,后来他也爱上了绘画,尤其喜欢画风水画,当他来到富春江后,便被此地的风景所吸引,留在了此地。
而富春山居图便成画在此,为了画好这幅画,黄公望可谓辛苦至极,他常年游走于富春江两岸,观看富春江一年四季,一天各个时辰的变化,并且到处留画,以此来培养灵感,长时间的绘画以及观摩使他的绘画本领炉火纯青,约莫七年后,黄公望才真正画出了富春山居图,此画画完后,黄公望甚是满意,并把此画传给了自己师弟。
富春山居图局部
后来他师弟去世,随着时间的流逝,此画就到了沈周手中,沈周是明朝一位画家,他对此画颇为喜爱,便想找人题跋,结果他找的这个人的儿子却动了贪念,卖到了此画,赚到一笔不菲的钱财,还告诉沈周画被偷了。再到后来,画就传到了吴洪裕手中,这个吴洪裕十分喜爱此画,死的时候想把画烧了陪葬,他家人自然照做,但在烧的时候却被吴洪裕的侄子阻止了,因为他知道此画意义非凡,但由于他阻止的过晚,所以画还是一分两半。
前半卷损失较少,名为剩山图,而后半卷则叫做无用师卷,后来后半卷到达了乾隆手中,但由于乾隆在之前已经买到过此画的赝品,那时他还断定买的就是真品。得到真品后的乾隆为了缓解自己之前买了赝品的尴尬,所以就止口不提,一直断定真品才是赝品,而把赝品当做真品来看待,但不管怎么说,无用师卷最终还是留在了宫廷之内。
后来民国成立,一些学者发现了此画,他们对此兴奋不已,但随后由于抗战的到来,所以画被转移到南京,而且最终国民党溃败,跑到了台湾省,画也就跟着去到了台北市,放在了台北博物馆内。
而此画的前半部分后来被吴湖帆所得,吴湖帆知道此画的重要性,于是他上交给了国家,后来1956年此画来到了浙江博物馆,并成为馆内的镇馆之宝。后来,2011年,由于浙江博物馆积极跟台湾省联络,所以此画终于得以合璧展出,满足了不少热爱艺术的人。
总而言之,此画能传承至今也实属不易,在这之中应该感谢吴洪裕的侄子,毕竟若不是他,这等国宝怕是要毁于一旦,消散在历史长河中,也应该感谢乾隆,虽然乾隆一直认定真品为赝品,但他也间接地保护了此画。
本文来自: 虞荣军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7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