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曾拒绝接受诺贝尔奖,死后葬礼仪式在法国仅次于雨果

诺贝尔奖想必是很多学者一生都梦寐以求的奖项,但也有些人淡泊名利,他们甚至连诺贝尔奖都不愿意拿,今天便为大家讲述一个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文学家。

此人便是让-保罗萨特,他1905年生于法国,不仅是法国的著名文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哲学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更是“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这个人曾拒绝接受诺贝尔奖,死后葬礼仪式在法国仅次于雨果

萨特两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于是他跟着母亲一起到外祖父家里居住,外祖父是一名教师,他十分喜爱萨特,于是经常教导萨特要好好读书。而萨特自己也喜欢读书,他天资聪颖,1928年时参加全国中学哲学教师资格会考时名列第一名,之后他便担任了中学哲学教师。

但萨特并不满足于此,不久后萨特又舍弃体面地工作前往柏林进修,在进修期间他结识了一批优秀青年学者,也曾学习过黑格尔的理论思想,更是读过《资本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萨特应征入伍,他在部队里面磨练了一段时间,性格变得更加刚毅,在此期间也曾发表过多篇优秀作品。

这个人曾拒绝接受诺贝尔奖,死后葬礼仪式在法国仅次于雨果

而且萨特十分向往人道主义,他曾经多次指责过世界重大问题,并对此明确表态。比如说1956年,萨特就曾反对过苏联出兵匈牙利,1958年他指责法国殖民者对阿尔及利亚发起的残酷战争。二战之后,萨特便十分淡泊名利,他表达出一种已经看开世间一切的态度,并对一切荣耀据之不受。1964年,诺贝尔评定委员会准备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萨特,可萨特依然拒绝了,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在萨特的眼中却是不值一谈。

这个人曾拒绝接受诺贝尔奖,死后葬礼仪式在法国仅次于雨果

后来萨特更是参加罗素法庭,指责了美国的越战罪行,1968年他还参加了法国学生运动,并且痛斥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这一系列社会行为以及政治态度,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萨特在实践上一贯坚持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

只是可惜,萨特晚年却是体弱多病,他临终之前更是双眼失明,1980年时萨特去世,死时75岁。他的死在法国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巴黎更是为他举办了继雨果之后最盛大的葬礼仪式。

这个人曾拒绝接受诺贝尔奖,死后葬礼仪式在法国仅次于雨果

萨特的一生无疑是将人道主义进行到底,他的人道主义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拿出实际行动去证明,去表达,哪怕因此被某些组织记恨,他也在所不惜。而且萨特曾拒绝诺贝尔奖,这个荣耀我想是个人都难以拒绝,可他却没有丝毫后悔,以此可见他是真的淡泊名利,做事只求遵从本心,不在乎虚名。萨特的作品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他有五十多部著作,这些作品更是被翻译为28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而且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流派更是在欧美法国十分流行,其波及范围十分广泛,许多新文学流派都受到过此流派的启发以及深刻影响。或许是天妒英才,萨特早年丧父,后来也不得善终,他的一生都在为人道主义而奋斗,如此毅力不得不让人称赞不已。

本文来自:  陆辉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6722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9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1年12月29日 上午10:12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