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古装剧里的宫斗,亦或是“满清十大酷刑”但其实历史上的清朝还算是蛮不错的,因为清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雍正时期清朝国库也就是三千多万两白银,而等到乾隆时期国库存银已经突破了两亿,两亿存银自然不会是压迫百姓所来,而是赋税,而百姓只有有钱了才能交得起赋税,所以清朝经济在康乾盛世之前是持续发展的。
既然提到清朝,那就不能不提清朝的文字狱,清朝是女真族入关,所以他们为了更好的掌控国家实施出了给个大棒再给个糖吃的态度,给个糖吃便是说清朝并未否定科举,而且他们承认以及肯定儒家文化,更是将程朱理学奉为国学,还重用儒学学的好的人,拜孔尊儒,而给个大棒便是说清朝实行文字狱,严厉禁止文人私自结交饮诗作乐。
清朝文字狱到底有多可怕呢?可能你无意之间作诗一首,本无它意只是抒情,但在皇帝看来却是欺君犯上,一个简单的字便可以引申出很多别样的含义,而且文字狱不单单针对个人,清朝时期文字狱还施行连坐,因此很多人不敢多做言语,养成了阿谀奉承只说讨好皇帝话的习惯。
康熙雍正乾隆三人可谓是清朝最圣明的皇帝了,可也恰恰是在他们执政期间,文字狱多发,赫赫有名的便有《明史》一案,而到乾隆时期文字狱更是达到了鼎峰,常常有大臣因错说一话而被关押,举个例子,比如说清朝的一位叫胡中藻的翰林曾经写过一句诗:“一把心肠论浊清。”其实这句诗并无他意,但乾隆看到后却认为清便是说的清朝,而他认为胡中藻想谈论清朝是谋反之心,于是便将胡中藻定罪。由此可见文字狱可怕至极,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社会的风气也由开放逐渐变得封建保守,文字狱迫害了文人新思想的产生。
文字狱的兴起使得当时的文人不敢自行去发展新文体,新思想,但却转向研究一些古典诗经,社会风气转为古雅,而且清朝时期对前朝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整理,这得以让很多古典书籍再度普及,而且清朝文人在文化整理上所做出的贡献无人可以抹去,这些文人学者埋头于古籍校对,名物考证等研究方向,为后来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学财富经验,毕竟在当时,文字狱如果不是大兴,也不会有这么多文人沉迷于此道。就这样清代考据学就在文字狱兴起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发展了起来,并且在学术史上的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清朝文字狱固然不对,它束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它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来掌控百姓的一种思想工具,但万事总有利弊。虽然文字狱束缚了思想进步,但它却让很多文人只能沉迷于研究古典诗书,因此有了很多新奇的发现并且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学术。这也是在文字狱兴起的时代唯一令人感到慰籍的地方了。
本文来自: 汪泉旺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6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