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的西线战场炮声隆隆,但东线却毫无动静!
这一天,美军陆战一师抓到了几个身着单衣、被严重冻伤的志愿军俘虏,他们的口供让时任陆战一师师长的史密斯大吃一惊——中国军队的两个军正埋伏在东线美军第10军两侧,准备随时向其发动进攻。
尽管史密斯在第一时间,就将此消息报告给了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但自以为很了解中国人的麦克阿瑟在得知此事后,却表现得十分淡然,因为他坚信中国军队是不可能出现在寒冷异常的东线战场的。
于是,麦克阿瑟肯定地对他说道:
“不可能,普通士兵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东方人是很狡猾的,他们黑色的小眼睛里总有一种嘲弄对方的神情,他们喜欢吹嘘自己的强大以便让对手做噩梦!”
尽管领导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身处战场前线的史密斯可没有麦克阿瑟那么乐观,因为他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士兵的生死。
于是,放心不下的史密斯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坐上直升机,前往战场前线视察,希望能发现些什么。
结果他失望了!他看了看温度计,上面显示零下45摄氏度!
史密斯现在又有些放心了,因为这样的酷寒天气,连走出营帐都成问题,更别说还要行军打仗了。
再说,就连御寒设备如此优良的美军都被冻得受不了,那些身着单衣,缺吃少穿的中国士兵能在这样的严寒天气下生存下去吗?除非他们是神,否则根本不可能。
尽管史密斯得到了那几个中国士兵的口供,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还是相信他现在所看到的一切——中国军队不可能出现在东线战场,第10军是安全的,他的陆战一师更是安全的。
结果史密斯错了!
10多万刚从中国温暖的华东、华南战场入朝的中国士兵,忍受着非人的痛苦,每天仅靠几个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充饥,脚踏一层薄薄的胶底鞋,身着夏季单衣!
这些身经百战中国士兵,靠着无比坚强的信念和无比坚定的意志,趴在零下四十五摄氏度的雪原之中,冻得僵硬的双手紧紧握着手中的钢枪,随时听候命令冲出雪地,与美军决一死战。
这支刚毅顽强的部队,正是大名鼎鼎的志愿军第九兵团!
该兵团15万人分别在11月7日、12日、19日三天之内,就已经巧妙而神速地渡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前线。
该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17岁就从黄埔一期毕业,戎马生涯几十年,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副司令员则是曾经狠揍过英国军舰的虎将陶勇。
两个身经百战的骁勇战将,对自己统率的三个军非常有信心。
其中第二十军是在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独立师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铁军”。
第二十六军则是跟日本侵略者一招一式锻炼出来的威武雄师。第二十七军则是在解放战争中,威震孟良崮、雄踞上海城的“名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军原本是攻台作战时的主力部队,因此三个军并不是中国军队传统的三三制编制,超额编制到每个团基本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
按照这一番编制下来,三个军居然达到了惊人的15万人之多!
有这样一支强军在手,任何敌人可以说都不在话下。只有朝鲜战场上这严寒的气候,和难以为继的后勤补给着实让这两员猛将忧心。
第九兵团下辖的这三个军,都是三野部队,在入朝参战之前,他们就一直转战于气候温暖的华东、华南战场。
他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就接到了紧急入朝的命令!
而由于入朝太过仓促,因此第九兵团在入朝时并未装备得有棉衣,从而导致在东线战场作战期间,尤其是长津湖战役中,部队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然而尽管如此,我志愿军第九兵团还是在东线战场战胜了向北冒进的美军第十军和陆战一师,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迷梦,扭转了战场态势。
长津湖战役,虽然以我志愿军的胜利,美军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战役还是太残酷了,其残酷程度简直无法想象!
如果你仔细去看这场战役,一定会被我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的!而这种精神,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学习的!
当然了,关于这场战役的很多细节,在李峰老师的《决战朝鲜》一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本文就是结合此书中的部分内容写成的。
所以,如果你也对这场战役感兴趣,或者是对整个朝鲜战争感兴趣,推荐去买来看一下。
在此书中,我们除了能看到这场战役的很多细节之外,还能看到那些在战斗中不惧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他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这种精神简直令人折服。
本文来自: 徐成林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