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之一,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关于他的趣事传说更是数不胜数,但至今让人不解的还是关于他选择皇孙来做继承人这件事。对于这一问题从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一问题,而是给大家介绍一位朱元璋的顾命大臣。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顾命大臣,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临终前托付大事的臣子,一般都由重臣出任。他叫齐泰,原名德,后来朱元璋赐他名为泰。他的字是尚礼,别号为南塘。在洪武十七年时,齐泰参加应天乡试中了解元。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洪武十八年,齐泰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礼部主事,之后又调任兵部主事。当时皇宫三大殿之一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要在郊外的祖庙举行祭拜,并选择了一批在朝中为官九年而且没有犯错的官员陪同前往,齐泰恰好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他陪同皇帝进行了祭祀活动,被朱元璋赐名为泰。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在洪武二十八年时,齐泰被皇上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曾询问齐泰当今边境将领的姓名,他竟然一字不错地全都说了出来。

之后朱元璋又询问他天下图集,这时齐泰便拿从袖子中拿出来手册指给他看,并且他还详略得当地说出了各种的图集,于是皇上很重视他,并且认为他是可以托付国事的忠臣。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洪武三十一年,明祖朱元璋在临终前,召来齐泰托付大事,并让他好好辅佐皇太孙朱允炆。在建文帝即位后,他当即命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治理国政,不久,齐泰就被提升为兵部尚书。

当年朱元璋曾留下遗诏,命诸侯王们都要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封地,不得前去南京奔丧,而且各个藩王所在的王国无论官吏还是平民一律要听朝廷的节制。建文元年时,由于朝廷大举削藩从而导致了燕王朱棣起兵谋反,史称此事为“靖难”。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齐泰作为朱元璋的顾命大臣,自然不能作壁上观,他立即上书建文帝朱允炆,请求朝廷出兵征讨燕军。当时,前朝留下来的将领已经不多,仅有的两位老将还都被燕军给击败,此时的建文帝并不信任齐泰领兵打仗的能力,而是把抵挡燕军的重任交付给了李景隆。

齐泰多次上书制止李景隆任主帅,却都被建文帝拒绝,后来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与燕王朱棣的军队交战时多次战败,燕军势头更加猛烈,此时的建文帝朱允炆怒不可遏,他马上就把这股怒火发在了齐泰和黄子澄身上,令这两人罢官回家。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之后齐泰还未赶到京师,那的城门就被燕军攻破了, 他连忙逃窜到其他地方,打算找机会继续为建文帝谋大事,只可惜在逃亡途中被士兵抓住,并被绑起来送到了朱棣面前。由于齐泰是力主削藩的大臣因而受到了朱棣的严惩,被诛九族,直到南明时,他才得到平反。

他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建文帝不听他的劝言误用庸将丢掉了江山

纵观齐泰这一生,虽然他有才有德但只可惜没有可用的地方,朱元璋将辅佐新主的重任交付给他,也说明他是个忠心耿耿,有才有德的大臣,但可惜的是,他却辅佐了一个不堪大任的帝王,最终致使国家权力更迭,就连他自己也成为了刀下鬼。

总的来说,齐泰这种忠贞的品格还是值得人们赞扬和称颂的,就连家喻户晓的乾隆皇帝都曾赞许齐泰的这份忠心。假如当初齐泰能够稍微晚一点上书,等到国家稳定后再提出削藩这件事的话,我想他一定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下去,也不至于落得个株连九族的下场了。

本文来自:  周 博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823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3日 下午10:48
下一篇 2022年1月4日 上午10:5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