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在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的总理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重要会议!
会议期间,张爱萍将军突然站起来,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需要中途离场。
然而,就在张爱萍将军站起身来,准备离场时,周总理也随即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堵住了张爱萍将军的去路!
周总理看着张爱萍将军,关切地说道:“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
在得到张爱萍将军“没有带”的回答后,周总理仍没有让他离场,而是指着他的口袋说:“再搜一搜,看看里边有没有纸条!”
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监督下,张爱萍将自己的几个口袋都掏了一遍,但什么也没有搜到!
周总理随即说道:“保密无小事啊!你邓大姐是老党员、中央委员,但她都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之后,张爱萍将军才离开!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难道是周总理不信任张爱萍将军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周总理这样做,绝没有别的意思,纯粹是为了保密而已!
在周总理看来,无论任何情况下,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没有例外,而越是领导同志,越是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更何况,当时我国首次核试验即将拉开序幕,因此在这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所以,周总理之所以要“搜”张爱萍将军的口袋,并非是不相信他,而只是出于保密原则而已。
相反,周总理对于张爱萍将军一直以来都非常的信任,否则将军就不可能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了!
张爱萍将军晚年时,曾这样评价自己:
“我这一生是两个30年。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56年,主要从事作战和军事工作;1956年,从主持制定第一份国防科技发展规划起,到1987年退休,基本都是在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这个领域里。”
老将军三言两语,便将自己的一生叙说清楚,但这其中却饱含了多少的腥风血雨、戎马倥偬啊!
熟悉张爱萍将军事迹的读者都知道,老将军在其后30年中,曾三起三落,为了国家国防科技事业,两度出山!而每一次出山,基本都是临危受命!
将军第一次出山,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1960年7月中旬,那个曾经的苏联老大哥单方面撕毁协议,停止执行援助中国原子能工业及国防工业的协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00余名,并终止派遣专家。
苏联在撤走专家时,还带走了全部的设计图纸、计划和资料。
此外,还终止供应原定一切的设备材料,导致我国25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的状态。
苏联人突然来这么一手,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
加上当时又正值“三年灾害”时期,因此国内的经济状况可见一斑!
“要吃饭,还是要原子弹”,这成了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大艰难抉择!
这时,陈毅元帅站了出来,并喊了一句著名的口号:“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搞原子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的时候,就开始叫嚷着要利用“核武器”给我们作“外科手术”。
虽然当时毛主席说过:“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但是,原子弹的威力早已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得到过验证,因此,想要避免核威胁,就必须要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
正如一句台词所说:“手中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
但此刻,苏联专家已经全部撤走,资料、设备、材料严重缺乏,该怎么办呢?
在此危急时刻,对原子弹“一窍不通”的张爱萍站了出来!
当时,陈老总让他去摸清原子能工业的基本情况,张爱萍回答说:“我只知道皮蛋、鸡蛋、山药蛋,不懂原子弹!”
陈老总回道:“不懂你不会学吗?谁是一生下来就会的?”
张爱萍还真的就去认真学了,在他家客厅的墙上,还张贴得有一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而且上面还有张爱萍为了加深印象,专门用红圈标明的铀235和铀238。
这个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没想到有一天竟然还要去学“元素周期表”!
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对于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先辈来说,向来都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即便之前对此一窍不通,也情愿从头开始。
不过,张爱萍将军也很清楚,想要搞出原子弹,光靠自学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帮手”才行!
虽然将军天资聪慧,但真要让他从元素周期表学起,那原子弹还不知要到何日才能搞出来!
而事实上,张爱萍之所以能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功,除了他善于学习外,最重要的,还是他“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即知人善任!
张爱萍将军首先找到的一个帮手,就是——刘西尧将军!
刘西尧将军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文武双全,堪称是我党领导干部中,极少数的“内行”。此外,还有北大的高材生——张震寰少将!
张震寰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他能讲解原子弹和导弹的一般原理,还能讲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等,堪称是我军中的一个“知识型将军”。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张震寰就在张爱萍的领导下工作,他的学识功底张爱萍皆了然于胸。
让这两位文武双全的将军来协助张爱萍搞原子弹,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果然,短短的一个月后,关于原子能工业的调研报告就出炉了!
在这份报告中,除了将原子弹的完成时间定在1964年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张爱萍将军明确指出:搞出原子弹的关键,并不在于钱,而在于组织和协作!
正是张爱萍将军的这份报告,坚定了中央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决心!
要知道,在当时我国面临的艰难条件下,能下定这样一个决心,是非常不容易的!
1962年11月3日,毛主席正式批示同意成立研制原子弹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张爱萍将军的名字,就赫然其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许,作为前线总指挥的张爱萍,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二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中程导弹试验成功,并于次年完成了两弹结合。
此时的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核盾牌”!
然而,就在张爱萍将军准备为之欢喜的时候,却迎来了5年的“牢狱之灾”!
时间到了1975年,老将军再度出山,临危受命,接过“发射卫星”的历史重任!
在那个跌宕起伏的历史环境中,张爱萍将军顶住巨大压力,硬是将卫星“尖兵”射上了天,并成功收回(期间颇受挫折)。
1977年3月,叶帅重新主持军委工作才三天,便当即决定让张爱萍再度回到国防科委主持工作。
这一次,叶帅和将军的谈话重点,还是当初的——“洲际导弹”!
那么,这“洲际导弹”为何如此重要呢?
根据专家论证:如果没有洲际导弹的话,那么我国的原子弹是无法打到既定敌人所在地区的。
所以,即便当时我国的原子弹早在1964年就已经爆炸成功,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苏对抗”中,我国在战略上仍处于弱势。
从表面上来看,双方都具有核武器,且都是百万大军枕戈待旦、相互对峙,势均力敌。
但在核打击能力上面,两者却不对等,这一点自不用多说。
而原本我国的洲际导弹研制任务,早在70年代初就应该完成,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此研制计划一拖再拖。
所以你看,张爱萍将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复出、临危受命的!
当时,叶帅曾这样评价张爱萍:
“爱萍这个人是冲了点,但做起工作来,大刀阔斧,是个在困难情况下善于开创局面的人。党在目前,尤其需要这样的干部。”
由此可见叶帅对张爱萍将军的器重,而事实也证明,叶帅的判断与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1980年5月18日,张爱萍将军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
同年9月,张爱萍将军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为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和我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尤其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建设,张爱萍将军可以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看完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当时周总理拦下张爱萍“搜”口袋一事,你大概就能理解了吧!
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在战争年代,保密工作更是与党和军队的生死存亡,以及各级领导集体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身为领导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时刻严守党的秘密!
以至于在当时的会上,与会众人还不禁感叹道:周总理的保密观念如此之强,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本文来自: 郭立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