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少有的“重文轻武”的朝代,生活在宋朝的文官,他们不仅享有一定的殊荣,还不用担心因为进谏而掉脑袋。当然,这还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留下来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宋朝的宰相,他曾多次被朝中同僚排挤,却两度出任宰相,而且在他死后,宋仁宗还亲自为他的碑文题字,以示殊荣。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的人,后来迁居到幽州。他的曾祖父李在钦,为了躲避五代时的战乱,又把家迁到了濮州。李迪为人宽厚,学问很深,有着君子一样的气度,他曾经带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看到后十分惊讶,说道:“公辅材也。”言外之意就是说李迪有当宰相的才能。
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获得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予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后来,他又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盐铁判官。到了宋真宗在泰山封禅的时候,李迪又担任了兖州通判,但他因为解送开封府的进士一事的失职,被贬为海州监税。
当时李立遵于大中祥符率军三万,打算侵略宋国。在边关谣言纷纷,形势吃紧,边帅曹玮上奏折请求增兵固守,但真宗反而认为他太胆小,准备派人替换他,并打算把他斩首。李迪竭力上书陈奏曹玮有勇有谋,是一名忠臣良将,他日定能在边关立功,真宗这才作罢。同年,曹玮果然在三都谷之战中大破李立遵部,立下赫赫战功。
天禧二年,宋真宗赵祯(即宋仁宗)作了皇太子以后,当时朝中宰相寇准被奸臣丁谓诬陷,因此罢相。这时,宋真宗打算让李迪为相,李迪却坚辞不受。但宋真宗坚持任命李迪作了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但当时大臣丁谓专权,在朝中排除异已,李迪也因此被罢相,作了郓州知州,几乎要被迫害至死,史称此时“朝中正人为之一空”。
在丁谓垮台以后,王曾为相,李迪也被起用为秘书监,作了舒州知州。还曾历任江宁府尹,兖州、青州知州,又担任兵部侍郎、河南知府。李迪入京上朝时,太后曾经在帘后对他说道:“你一直不想让我干预国事,恐怕是大错特错。如今我已经将天子抚养成人并登皇位,你看怎么样?”
李迪回答道:“臣蒙受先帝的恩德,现在看到天子聪明通达,深明事理,臣不知道皇太后的大德,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太后听到后也很高兴。之后,李迪又以尚书左丞的身份去兼管河阳,升任为工部尚书。
明道二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又重新起用李迪为资政殿学士,兼任尚书都省。不久,再次授予李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庆历七年 ,李迪在家中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宋仁宗追赠李迪为司空,李迪的谥号是 “文定”。除此之外,宋仁宗还亲自为把李迪的墓碑题为“遗直之碑”,由此可见李迪所受殊荣之大。
宋朝立国以来一直重文轻武,武将一旦犯了一点小错,就会引起皇帝的猜疑,进而就有可能遭遇生命危险。但文官却能长久屹立在官场,备受皇帝的信赖,还可以得到皇帝嘉奖的特殊荣誉,真的让人感慨万千。
当然了,李迪也是有才之人,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又曾被柳开预言有“宰辅之能”,再加上他为官谨慎,对朝廷也是尽忠尽职,因此他才能两度出任宰相。此外,堂堂天子竟然为臣子的墓碑题字,足以见得李迪的身份特殊。总的来说,李迪这一生虽坎坷,却得以高寿,也算是没有遗憾吧!
本文来自: 刘永生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7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