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著作,也是二十四史当中最精华的一本,鲁迅先生都曾评价过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史记当中也有部分章节选入了我国初高中教材,其中最令人熟悉的便是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这个典故其实只是史记刺客列传里面所介绍的五个典故之一,《史记 刺客列传》里面介绍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的故事,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曹沫。
曹沫是鲁国人,史册记载曹沫本领高强,武艺高超,鲁庄公十分喜爱力气大的人,于是便一直在提拔曹沫,曹沫最后也做到了鲁国的将军,当时鲁国跟齐国一直不太友好,双方多次交战,而失败的往往是鲁国,这其实并不是因为曹沫本领不行,而是鲁国国力跟齐国比实在是相差太远。
鲁庄公天天打败仗,最后败到绝望,于是便下令不再跟齐国打仗,并割地赔款双方签订盟约,齐桓公得知后也十分开心,欣然答应,双方决定即刻停战,并在柯地(地名)回面,签订盟约。齐桓公跟鲁庄公回面后谈的还算融洽,不久便签订了盟约,而刚签订完,曹沫却突然冒了出来,并且手里拿着匕首威胁齐桓公,齐桓公的手下护卫也迫于齐桓公被挟持而不敢轻举妄动。齐桓公十分诧异,也有些害怕,便问曹沫你拿刀子架在我脖子上是想干什么,我不是已经跟你们国君签订条约了。
曹沫回答道:“齐国太过强大,而鲁国太过弱小,而你们国家现在欺负鲁国也太过分了,我们鲁国的国都都已经挨到你们齐国边境了,那岂不是你们想什么时候打国都就什么时候打。”齐桓公听到后为了保护自己身家性命,逼不得已答应将之前占领鲁国以及这次签订盟约所割让的地盘全部还给鲁国。曹沫听完便将匕首丢在地上,离开了齐桓公,走到了下方臣子应该待得地方,面不改色的跟旁边的人交流,丝毫没有把齐桓公放在眼里。
齐桓公很生气,本想撕毁盟约,即刻跟鲁国翻脸,可管仲在一旁劝阻齐桓公:“您已经答应了签订盟约,而且同意了退回地盘,如果您现在翻脸,会让天下人所不齿,他们会认为您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就连齐国的百姓说不定都会看不起您,所以您干脆退让一步,把地盘还给他们算了。”
齐桓公闻言也深知有理,于是无奈之下的他只好选择归还了所有鲁国的土地,而鲁国这次也是兵不血刃的成功收复国家。
曹沫虽然之前一直在打败仗,但战争毕竟是两个国家的事情,他本领再强也无从改变什么。后来鲁庄公跟齐桓公签完条约后,曹沫深知齐国势力强大,条约更是随时可以撕毁,而鲁国国都紧挨齐国边境简直是狼入虎口,随时都有灭亡之威。曹沫明白单凭鲁庄公是不可能改变现状的,于是曹沫挺身而出,弄了一场豪赌,他赌齐桓公不会翻脸,而且他能快速挟持齐桓公,可见其本领高强,而事实证明曹沫的确赌赢了,他凭借着自己一个人,成功的收复了鲁国丢失的城池,如此本领,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无比。
本文来自: 王和贵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6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