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明君,他也是帝王中的典范人物。对于李世民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隋炀帝,隋炀帝给了他前车之鉴,因此李世民在称帝的时期一直都在避免犯相同的错误,隋炀帝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李世民的丰功伟业。他们虽然一个是昏君,一个是明君,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依旧是有非常的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在以下的几个点里面看的出来。
首先就拿平定天下来说,不仅仅是李世民有着非常的突出的成绩,杨广的战功也是硕果累累。因此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是英才,他们都为了统一中华做了很多的努力。并且他们都是文赋五车,有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
第二就是他们上位都不是正大光明的,他们都不是嫡长子,在那个年代是没有权利去继承皇位的,他们都是通过夺嫡这个手段,登上皇位的,可以说都不是正大光明的。第三就是他们都为了抵抗边疆的侵扰做了积极的反抗斗争,坚持远征高丽。
那么如此相似的两个人,为何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有着如此大的差异?虽然杨广和唐太忠在很多方面的做法有着颇多的相同,但是在待人处物这些方面却差距甚大。民间一直都流传着很多隋炀帝妒忌英才的故事,他一直以来拒绝纳谏,宠信奸臣子,最后也是因为奸臣死于非命。但是唐太忠李世民却恰恰不同,他非常的珍惜才子。并且在君臣的关系上处理的非常好,在他的治国理念里面,他觉得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最根本的因素。而且在关于选拔人才上面,他一直觉得不是没有人才的存在,而是人才没有被人发现。所以他对人才可以说非常的重视。唐太宗多次嘱咐下面的大臣必须要将自己的时间空出来,来花在选拔优秀的人才上面,所以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君主。这样的君主不仅仅能收到臣子的爱戴也能受到百姓的爱戴。
第二个就是民心方面,隋炀帝虽然修通运河,还有我们的丝绸之路,但是这个却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就在他第三次远征高丽的时候,民众开始防抗他的暴政。在这一方面他们两个人之间真的有着大大的不同,李世民非常的看重民心所向。
李世民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深刻的道理,所以他才没有重蹈隋炀帝的覆辙,他减少徭役,广施善行,很好的笼络了百姓的心。虽然唐太忠他也曾远征高丽,结局也是和杨广一样的以失败告终,但是百姓却没有怪罪于他,他依旧是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因此得想要夺得天下最重要就是先抓住民心,民心是巩固国家最根本的因素,当初的毛泽东能成功打败蒋介石也是因为牢牢抓住了民众的心,所以抓住民心真的很重要!
本文来自: 叶亚文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6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