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八月,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成功反进关中,迅速占领大部分关中地区,赛王与翟王纷纷投降。然而,一路东进的汉军,在雍国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重阻碍。废丘之战后,雍王章邯退居废丘,守而不战。章邯的弟弟章平被汉军打败后,暂撤北地,呼应城中的章邯,拼死反抗。为此刘邦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废丘许诺章邯高官厚禄,银钱千两,均被一一拒绝。
韩信多次发动战争,包围废丘,都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此次不宜强攻在智取,于是上报刘邦并说明情况,并做了长期围困的打算。于是刘邦就顺应时势收回韩信的兵权,重新做了战略部署,分一部分兵力给韩信继续围困废丘,其他主力部队跟随刘邦准备东进。刘邦自起义以来,妻儿老小均在沛县。并且部下们的家眷也差不多都留在了沛县及汤郡地区。项羽回到彭城后自然的就把他们当作是人质而扣押。索性刘邦回到关中之后并未高举反楚的名号,对外宣称自己攻占关中只是在遵守怀王之约。
刘邦进入汉中时,项羽正忙于攻打齐国,征讨田荣。与此同时,陈赊与旧燕国的燕王也纷纷攻打西楚地区,这些都使项王心力交瘁,无暇顾及三秦。在这时,项羽收到张良转来的信件,一封是田荣教唆赵王赵歇共同作战,消灭楚国自立为王。另一封是刘邦呈于项王的信,信中解释自己攻占三秦的原因,声称仅仅是遵守怀王之约,并无他意。并信誓旦旦的表示,此生绝不违约,誓死呆在关中安居乐业。
综合种种,项羽考虑到,现在楚国体制大乱,由田荣引发,正是因为齐国的叛乱才会影响到燕赵各国,不消灭田荣,楚国无法得到安宁。即使项王根本就不相信刘邦的话,但眼下之际,根本有心无力。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先平定齐国,至于刘邦以防御为主。为了预防刘邦的东进,项羽命令河东设立两道防线在黄河南岸令河南王搭起第一道防线,这时他又做出一个决定,恢复韩国,封赏郑昌为韩王作为第二道防线。当初项羽分封天下之际,韩王韩城为项梁所立,项梁战死后归顺于项羽,他战绩平平败多胜少,不久便被剥夺了王号惨遭杀害。
韩王韩城在被杀害后,项羽吞并韩国,如今刘邦意欲东进,旧韩国反倒成为楚汉必争之地,楚国已经设立河南王为第一道防线,又急切的想要笼络人心设立第二道防线,遂决定恢复韩国,任命郑昌为韩王。
郑昌与项梁叔侄相识于微时,项王在陈胜起义时便的到郑昌的支持,项梁死后,归属于项羽。受命于项王的郑昌,马上着手准备回复韩国,整军待战,随时等候差遣,提防刘邦的东进。不就之后,汉王派韩信(后来的韩王信)攻打韩国。任命郑昌为韩王可以说是项羽一生之中所做的重大错误决定之一,郑昌这个人在《史记》里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是项羽的故交是个很典型的“项家班”人。项羽任人唯亲把韩国这个战略要地轻易的封给了郑昌那就等同于为刘邦的帝业做嫁资了。
郑昌到了韩国之后首先就送出了十几座城池给汉军,刘邦见韩信得势之后立即率领汉军主力抵达了河南。郑昌和韩信交手接连败北,不知出于什么缘故他竟然选择背叛了项羽直接率军投降了汉军。韩信因为战功被刘邦封为了韩王,而项羽后来为了争夺韩地和刘邦打起了长久的拉锯战。最终项羽在韩地被刘邦折腾的精疲力尽以至于后来兵败垓下痛失霸业。
本文来自: 虞荣军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5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