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性应该像天地万物一般,开心的时候就开开心心,悲伤的时候就泪流满面,而不是为了一些外物或者言语而隐藏自我,失去本真,那样才真的是得不偿失了。王羲之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后来他的书法更是被后世人冠以“书圣”的称号,而王羲之本人就像他自己的书法一样,自然随心不会因为外物而有所改动,也因为这样的为人处事反而因此收获了一段美满恩爱的婚姻。
王羲之当时所在的家族是东晋的名门望族,家里的掌权者是东晋王朝的丞相,因此王家当时无论权力还是名望都是十分强的。所以当太尉郗鉴的女儿到了出嫁年纪的时候,太尉第一个就想到了王家的子弟们。因此找到王家在朝中当丞相的家长,告知他想和王家的子弟们联姻,王丞相对此非常乐意,毕竟彼此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得到王丞相的同意后,郗鉴非常高兴地吩咐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去王家帮自己相看女婿。太尉管家带着重礼到了王家后,王家的公子们听闻他的来意后,一个个打扮地非常齐整,看上去尽显世家子弟的优雅风范,这让太尉管家很是满意。
可是后来王家的管家发现自家的公子少了一个人,便到处去寻找,终于在东跨院的书房里,见到一个坦腹的的青年人睡在床上,见到王管家和随后跟来的太尉管家也毫不在意,这让太尉管家内心很是生气,心想回去非得在太尉面前狠狠地告一状。
回去后,太尉管家向郗鉴报告:“王家的少爷听闻太尉您来选女婿,一个个都特别积极地打扮,个个都非常尊贵优秀,只有一位公子一开始根本没来,后来去找的时候却见他坦腹躺在床上,对于我们的到来置之不理,实在无礼的很。”没想到太尉郗鉴听后却一拍大腿:“这个人才是我的好女婿啊,快去打听这个坦腹的青年是王家哪位公子?”管家虽然非常疑惑太尉的选择,但还是赶快地跑去王家打问,后来才知道这个坦腹的青年就是王羲之。
太尉郗鉴打听到心仪的女婿是王羲之后,立刻来到王家相看,看到王羲之风采迷人,配与自己的女儿十分合适,于是立刻下了聘礼,择王羲之为自己的东床快婿。王羲之被告知自己成为了太尉郗鉴的女婿后,依然十分淡定,并没有高兴地得意忘形,这种态度越发获得太尉郗鉴的喜爱,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十分高明。
对于王羲之这段婚姻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心性应该向大自然学习,该开心的时候就开心,该悲伤的时候就悲伤,不要因为外物而有所遮掩,既而失去自己的本真,这是十分得不偿失的。假如王羲之也学其它的王家子弟那样刻意装扮,说不定反而会因此失去太尉的相中,那对于王羲之自己来说不仅丢掉了本真而且失去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本文来自: 赵紫锋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4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