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相继离世,摄政王载沣和裕隆太后主政。袁世凯手握北洋军大权,对风雨飘摇的清廷构成威胁;载沣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欲除之而后快,袁世凯自知形势不妙,惶惶不可终日。然因张之洞和奕劻保奏,载沣最终未能如愿。
袁世凯
大家都知道张之洞是湖广总督,乃清廷汉族重臣。那么奕劻何许人呢?奕劻是乾隆曾孙,同时也是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和铁帽子王。于是,清廷发文:“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 勒令袁世凯退休,袁世凯逃过一命,举家迁往河南省安阳市洹上村养老。
袁世凯与外国使节
1908年—1911年,袁世凯退出政坛,在家赋闲养老。清廷少了袁世凯这个能够协调全局之人,并非是天下太平;反倒是暗流涌动,无法掌控局势。毕竟清廷最强势力—北洋军阀大小将领乃袁世凯亲手栽培,于是家中宾客络绎不绝。晚清风雨飘摇,袁世凯看似在家钓鱼,实则密切关注时局变化,坐等出山。
段祺瑞
1911年10月10日,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了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多省相继宣布独立,革命之火有燎原之势。清廷大为震惊!湖广总督瑞澂仓皇逃跑!清廷派出陆军大臣荫昌火速增援,岂料北洋军唯袁世凯马首是瞻,对于开赴前线作战敷衍了事。当时清廷内部满族大臣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立山头,派系林立,言语互相攻伐;罢黜袁世凯,再起用袁世凯是清廷内部各势力相互妥协的折衷结果。
出行
于是清廷一纸调令发到袁世凯老家,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开赴前线。此时,袁世凯已看清形式发展趋势,以足疾未愈为由辞不就任,意在让清廷交出更大的权力。此时,革命军实力越来越强,各省纷纷独立,清廷岌岌可危;各国驻华使节向清廷发出威胁干预革命,美国甚至要求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朝廷的顾问兼皇权执行者”。此时的清廷,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寻找救急药方。
袁世凯就任总统接见各国驻华使节
1911年袁世凯提出了复出的六个条件:
- 一、1912年召开国会;
- 二、组织责任内阁;
- 三、开放党禁,报禁,实行言论自由;
- 四、宽容武汉起事人员,宽容南方革命军;
- 五、授予自己全权军事指挥权;
- 六、保证北洋军粮饷的充分供给。
这些条件其实就是要清廷逐步交出全部军政大权,清廷最终全部答应了袁世凯出山的条件。1911年10月27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兼钦差大臣。北洋六镇近现代化军队,袁世凯派出两镇前往武汉干预革命,冯国璋为第一镇统帅主攻武汉,段祺瑞为第二镇统帅为后备支援力量;袁世凯记得汉朝开国大臣韩信临死前说出的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感慨。袁世凯深知,一旦消灭革命军,就会失去与清廷谈判的筹码。
袁世凯时期纸币
出征前,袁世凯告诫两位 “慢慢走,等等看。” 作为袁世凯的老部下,北洋军的老将领,段祺瑞对其意图心领神会。南方革命新军哪是装备精良的北洋正规军的对手,冯国璋相继攻克汉口和汉阳,武昌岌岌可危。武汉三镇被攻克两镇,冯国璋此时仍未领会袁世凯的意图,准备一举攻破武昌。此时袁世凯突然下令停止进攻,从前线调回冯国璋;任命段祺瑞为湖广总督与革命军谈判,冯国璋不好想,在家气的闭门不出。此时驻守河北省的第20镇新军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滦州兵谏”,清廷已病入膏肓,摇摇欲坠!
本文来自: 贺建斌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