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魏国奠基者是曹操,而真正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曹操死后不久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苟延残喘的汉朝这个时候才算真正的灭亡。曹丕称帝后提拔了很多大臣在这些被提拔的大臣中有一人身份比较特殊,这个人竟然是汉朝皇族后裔。
东汉末年河北的涿郡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其中这里出的最为有名的一个人那边是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而总所周知刘备是出自汉朝皇族,不过在涿郡可不止刘备这一个汉室宗亲。和刘备同乡的刘放也是汉室宗亲,他的祖先是汉广阳顺王。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三国志 魏书 刘放传》
不过和刘备不同的是刘放对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意识比较淡薄,和刘备对曹魏“汉贼不两立”的态度正相反,刘方是殚精竭虑服务了四代曹魏君主堪称曹魏老臣。《三国志》甚至将他和程昱、郭嘉并为一传足见当时刘放在曹魏的地位有多高。
刘放是在曹操平定河北后投奔曹操的。当初天下大乱之后刘放离开了家乡投奔了占据渔阳郡的王松,后来曹操平定河北之后刘放说服了王松向曹操投诚。之后刘放替王松代表写信给曹操,他的文笔华美深得曹操喜爱。曹操于是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出任主簿记室。
曹操称魏王后刘方被提拔为秘书郎,等到后来曹丕称帝之后刘方先后出任秘书令、中书监,加给事中并且被封为关内侯。刘放和另一曹魏重臣孙资一同掌管朝廷中枢机密可以说是当时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刘放因为文笔出众善于攥写檄文,所以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和明帝曹睿的诏书大部分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刘)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三国志 魏书 刘放传》
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吴蜀两国结盟屡次进犯魏国。有一次曹魏边境的侦察兵截获了一封孙权写给诸葛亮的书信,刘放将孙权的书信进行了篡改将书信改成了孙权想归顺曹魏的意思然后又派人将孙权的信送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得到孙权的信后对孙权与蜀国结盟的诚意表示了怀疑,孙权后来通过费力的解释才打消诸葛亮的疑虑。
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俱出为寇。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亮腾与吴大将步骘等,骘等以见权。权惧亮自疑,深自解说。《三国志 魏书 刘放传》
刘放在魏明帝一朝深受曹睿宠信,在曹睿临终前甚至招刘放一起商议托孤大臣的问题。当时魏明帝本想让燕王曹宇(曹操之子,与曹冲是同母兄弟)出任大将军为首和曹爽、秦朗等人共同辅政。可是曹宇这个人性情敦厚淡泊名利坚决推辞大将军之职,曹睿无奈之下便咨询刘放和孙资说道:“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出任大将军吗?”刘放和孙资回答可以,但是刘放和孙资又请求曹睿召回司马懿一同接受托孤诏命。曹睿于是便答应了刘放和孙资的请求,后来曹睿虽然中途返回但最后还是接见了司马懿,就这样在刘放和孙资的建议下司马懿成了曹睿托孤大臣之一。
曹睿死后其养子曹芳即位,曹芳赏赐刘放食邑三百户算上以前受封的食邑刘放的食邑达到了一千一百户。刘放的所有儿子都享受了曹魏朝廷不同的照顾显赫一时,后来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朝政转入司马家之手而刘放并没有在这次事变中受到影响,刘放依然担任侍中、中书令要职直至后来寿终正寝。
本文来自: 崔晓杰 投稿,不代表【品历史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ix.cn/20412.html